家研汇

理事风采 | 新型学者的生动模样

——记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沈奕斐 

1704310654027.png

沈奕斐给人的印象很鲜明,思维敏捷,快人快语,独到的观点、幽默的表达中,闪耀智慧的火花……

她是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优秀的70后学者,她敏于思考,善于思辨,精于钻研,长于传播。基于社会学、女性学等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她一直致力于社会性别、爱情与婚姻、家庭关系、家庭文化、家庭教育等探索研究。十几年前,就在复旦大学开设了家庭社会学的双语课程。多年积淀学养精进,砥砺深耕,建树独到,学术成果颇丰。

同时,她的身影也时常活跃在网络平台和婚恋节目中在公众眼中,特别是年轻人眼中,她是明星教授、婚恋专家。她的视频、系列讲座等有料有趣,鼓励青年人勇敢爱、学会爱、享受爱。她被称为B站青年最信任的爱情教授,她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火爆,动辄单节课播放过百万。

2021年底当选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以来,她不仅关注研究会发展,积极出谋献策,更是身体力行,履职担当。以进取不辍的治学态度、扎实有效的理论成果,广泛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为推动家庭文化研究实践创新贡献力量。

2023年,对沈奕斐来说也是成果累累、收获满满。

继2022年5月参与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国际家庭日&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直播“塑造家庭全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以“和谐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专题直播,当日收获观众70多万之后,2023年5月国际家庭日之际,她领衔复旦大学专题学术讲座《家人、家庭、家国——传承与变迁》,与几位专家一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解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家国情怀、家庭变迁与家人间亲密关系,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家”的传承与变迁。

沈奕斐始终关注社会转型、家庭变迁中的新挑战、新现象,以问题为导向,纳入课题,深入探究。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家庭共有财产制度研究”的成果,今年她发表的论文《“公平”价值几何?——当代中国城市夫妻离婚财产分配的公平逻辑》引人关注。家庭中最能体现情感和经济复杂关系的或许是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和遗产分配。论文聚焦于离婚时如何分配财产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公平,进而探讨人们在微观和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公平观,理解“公平”的价值,注重性别视角,特别是婚前财产的个人投入、婚姻存续期间个人所得和婚内过错或特殊情况如何影响财产分配,并尝试总结离婚财产分配的公平逻辑。这一研究不仅对解决夫妻财产冲突、提高司法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有现实的意义,也能丰富对中国夫妻财产的研究,形成分析离婚财产分配公平逻辑的框架。文章还对比了民间的家庭正义观和法律的公平权利观,从而更为全面地呈现对这一问题的解读。

发表于《妇女研究论丛》的《隔代育儿对儿童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述评》,也是国家社科基金相关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祖辈参与孙辈养育成为中国式育儿的重要特征,文章对过去20年有关隔代育儿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荟萃梳理,结合中国国情,探究隔代育儿对儿童发展以及家庭结构、家庭亲密关系、代际冲突等的影响,探讨更好地发挥这一中国传统的合作育儿方式在新时代的积极作用,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既具有现实意义,也有提升相关本土化研究地位的学术意义。

其实,这些年度收获是沈奕斐常态研究课题部分成果的呈现,也是她对婚姻家庭等相关领域社会问题持续关注的体现。

作为社会学博士沈奕斐认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对人类多样性的探索。”而她对“人类多样性探索”始于女性与家庭。这些年,她先后出版了《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中国特定政策领域中的性别主流化》《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等专著,完成的相关课题、论文更是不计其数。

沈奕斐目前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也是为了以更开放的格局,了解前沿学术动态,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推动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沈奕斐是家庭领域的研究者,更是家庭建设的践行者、家庭幸福的经营者。生活中,她有一个幸福的大家庭,2017年被评为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她和同为学者的爱人、一双儿女及父母生活在一起,三代同堂温暖有加,充满爱的力量。与丈夫是亲密爱人也是研究伙伴,两人的音频、短视频等合作,及时聚焦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家庭文化中的热点问题,生动形象接地气,见解独到解决方案有效,深受公众喜爱。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中沈奕斐说,“让家庭成为休息的港湾,成为每个人的能量站。”她的家庭生活就是完美印证。

身兼多个社会、学术职务的沈奕斐,忙碌可想而知。但想不到她的微信朋友圈却很用心,也很有看头。每日更新的微信海报,围绕婚姻家庭、爱情亲情,思维活跃、观点新颖,金句迭出,生动形象,散发思想的光芒、思考的沉淀、智慧的火花,给人以启迪。

正如有人评价沈奕斐“作为行业享有盛名的大咖,仍行事低调,对工作饱有充分的热情……”。